全屏背景
导航菜单
欢迎光临中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最新文章
滚动新闻:
全站搜索
搜索
图片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文章检索
  • 112019-12
    中医学是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医学科学。中医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要紧紧抓住学科建设与质量这一关键要素,实现中医药的传承发展。   近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院成立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对中医学科建设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期望。 坚持与时俱进   进入21世纪的学科建设,已呈现出大学科、广兼容的发展趋势,并逐步形成多学科的渗透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学科建设之路如何走得更好?王永炎认为要坚持与时俱进。   “中华文明就是在世界文明多元的融汇与冲撞中审视自己,摒弃被历史证明完全过时的东西,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创造更新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没有过断裂,也不是跳跃式的发展,而是承接、渐进,它从来不抛弃人类优秀的创造。”中医学科也在不断吸收新的因素完善自身,循证医学、叙事医学已融入中医药临床医学。   王永炎认为,与时俱进需要引进现代科学的方法手段,还要构建证候与方剂研究的物质基础,生物效应与数据评价利用、挖掘技术平台,还有天文学、气象学、应用数学、理论物理学的相关方法。当然多学科综合研究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可急功近利,也要注意某些技术方法的局限性。 发挥中医原创思维   当今人们越来越关心生存质量的提高,中医“无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与有效的干预手段备受青睐,中医学科的优势也更加凸显。面对新形势,王永炎认为,我们要坚持中医原创思维,保持中医特色,以促进中医学科建设的发展。   中医学是历代医家数千年来通过不断深入的观察与反复临床实践所总结的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是通过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概念与理论的医学体系。它是中国医生群体智慧的结晶,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思维。   王永炎认为,学科的发展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重大需求。中医学科建设的目标应是继承与发展中医学优势特色,为全面提高人类健康素质和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与现代难治病服务。 培养学科专业人才 关于中医学科建设人才的培养,王永炎提出,要把中医理论基础的深厚积淀与临床鲜活的诊疗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再则是顺应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需求,培养多学科融合的人才。 王永炎认为,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作为中坚力量的学科带头人。 目前,由于人才队伍新老交替,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对把握学科宏观目标、研究思路理念以及科研项目的设计、运作、评估等缺乏经验的问题凸显出来。为了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办法,首先需要明确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定位明确后则实行有为才能有位的具体政策措施。 王永炎提出,学科带头人应是学术骨干的中坚,是学科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依照国情应实行学科带头人与科室主任单轨制;学科带头人应是实现学科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及保持学科研究方向稳定性、先进性的主要支撑力量。   “总之,学科带头人要敞开仁德的胸怀,秉持开放的姿态,引领学术团队充分吸纳东西方一切文化精华,敬业、团结、勤勉治学,走出一条中医药学人自主创新的路。”王永炎这样表达自己对于中医学科人才建设的希冀。(徐婧)
  • 112019-12
  • 112019-12
  • 112019-12
  • 112019-12
共3053条 每页5条 页次:567/611
  • 首页
  • 上一页
  • 562
  • 563
  • 564
  • 565
  • 566
  • 567
  • 568
  • 569
  • 570
  • 571
  • 下一页
  • 尾页
全屏背景
自定内容

友情链接:中国政府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 媒体合作: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39健康网 搜狐健康 新浪健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西街11号安格写字楼3层  邮编:100049 

电话:010-86221928 E-mail:zyccw2019@163.com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ved  京ICP备20026696号-1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未经可禁止转载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24:0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4006-880844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