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厚,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老专家科,副主任中医师,教授。
擅长中医芒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疾病,诊治不孕、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功能性出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用中医外科治疗各种烧烫伤、疮疡肿毒、慢性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等疾病及肿瘤放化疗后的康复治疗等。
是针灸科专家,中医非遗“唐氏芒针”第四代传承人,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十大人气名医、国内著名针灸专家,正骨专家。
任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痹症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先后任国家职业技能高级考评员、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国推拿复位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推拿杂志专家编委、中国科技人才开发中心研究员、建党100周年100名“弘扬红色精神传承中国国粹—大国医者”荣誉勋章获得者、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康复专委会专家委员。
专业擅长
中医芒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疾病,诊治不孕、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功能性出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用中医外科治疗各种烧烫伤、疮疡肿毒、慢性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等疾病及肿瘤放化疗后的康复治疗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唐德厚
临床职称
副主任中医师
所在科室
老专家科
任职机构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执业地点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社会任职
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痹症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先后任国家职业技能高级考评员、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国推拿复位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推拿杂志专家编委、中国科技人才开发中心研究员、建党100周年100名“弘扬红色精神传承中国国粹—大国医者”荣誉勋章获得者、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康复专委会专家委员。
20世纪50年代初,芒针濒临失传的危险。2013年后,唐德厚老师一系列报道,掀起国内外芒针热。2018年,唐氏芒针被列为成都市青羊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9年,唐氏芒针被列为成都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3年,唐氏芒针被列为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唐氏芒针”第四代传承人发起成立的四川省中医芒针协会正在筹备中。
曾荣获“四川十大最具人气名医”、“四川名医”、“全国中医疑难病特效疗法及军地专家特殊贡献人物”以及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四川省医疗卫生行业“十佳医生”,“全国中医疑难病特效疗法及军地专家特殊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2020年在“云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中,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大国医药智库)成员的身份为中医药代言。
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代表性论文有:《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喘复康丸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弘扬国粹”发展中华推拿特色疗法》、《肩周炎的诊断与治疗浅见》、《唐氏芒针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疾病中的优势》等,其中《喘复康丸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一文荣获世界名医论坛优秀论文奖,并载入《世界名医论坛杂志》,同时载入中国医学论文汇集。其著作《唐氏芒针临床集萃》初稿已完成,书号已申请成功。
百年传承芒针疗法纳入“非遗”名录
芒针是中医学宝库中一株别具风格的奇葩,是针灸界的异彩,《内经》记载,伏羲尝百草,制九针,芒针由九针中的长针演变而来,因其针锋锐利,形如麦芒,故名芒针。但《内经》中对长针厚薄和宽度无记载,无图解,致使历代模仿沿袭,却又不尽相同。因此,20世纪50年初,芒针已濒临失传的危险。
“唐氏芒针”是唐氏家族四代行医经验总结,起源于四川资阳,发展于四川成都,该家族自曾祖父唐兴山为“唐氏芒针”第一代传人,第二、三传人分别为:唐相臣、唐古尧,第四代传承人是现在的四川省名中医唐德厚, “唐氏芒针”已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
为传承“唐氏芒针”,唐德厚自幼随父诵记汤头歌诀,针灸穴位。在经过近40余年的中医临床,唐德厚在家传的基础上总结了“唐氏芒针”的一套独特疗法:取穴少,重枢纽,进针深,其一针多能、一针多穴的特点。彻底改变了传统针灸取穴多,进针浅等操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唐德厚独创针灸微创术,治疗了数万名颈、肩、腰、腿痛患者,在治疗骨伤及软组织损伤方面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国的骨伤和软组织伤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被患者誉为“神针圣手”。
曾经唐院长采用独创的“针灸微创疗法”等中医骨科绝技,成功治愈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前贴身保镖兼得力陪练、曾五获世界冠军的俄罗斯“散手王”穆斯里穆先生的多处伤痛,穆斯里穆先生也称赞其为“中国神针”。
此外,唐德厚院长除从事中医针灸、正骨外,对痛风、糖尿病等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对中医治疗内、妇、外、肿瘤,及各种肿瘤放化疗后的康复,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辩证精细,方药简洁、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
“爱国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奋斗是时代的前进引擎”。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一大批爱国奋斗中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将中医药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懈奋斗。在中医复兴的洪大潮流之中,唐德厚院长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骨伤、正脊、针灸临床工作已有40余年。通过多年经验积累,在家传针灸疗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芒针疗法。2019年,“唐氏芒针”被成都市政府纳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省政协委员,唐德厚始终坚持围绕中医药事业建言献策。在政协四川省委员会第一、二、三次会议上,为四川的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撰写多篇提案,其中《关于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危急重症联合机制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省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打造川派中医推动四川大健康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提案,均被政府列为重点提案,为四川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把脉开方”。
临床治疗
脑卒中患者在以往一般认为待病情稳定再予芒针针灸治疗,近、现代专家们一致认为急性期芒针针灸及时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待病情稳定后芒针针灸治疗更必不可少。对于中风后遗症治疗一般临床下肢比上肢恢复快。下肢只要治几次即可明显出现效果,一般2~3个疗程后基本能恢复功能。出血患者比缺血(梗死、血栓)恢复慢,缺血性病容易康复并基本上能恢复正常。
芒针传承人
唐德厚 , 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非遗“唐氏芒针”第四代传承人从事中医、骨伤、正脊复位、芒针临床及研究工作40余年,科研课题“唐氏芒针”疗法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优势研究”,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十三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一等奖。2022年3月,被中国管理科学院商学院入选中国科学家论坛“十四五”中医药传专承与创新“岐黄医学”人才计划,被授予为岐黄医学专家、中医药首席科学家荣誉称号。2023年1月,入选“全民健康大讲堂”健康科普专家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成员。2023年1月,入选成都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擅长运用芒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等疾病,针药并用可缩短疾病治疗的进程。
践行师承教育让中医学薪火相传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是我们当代中医药人的历史使命。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文化中的瑰宝之一,芒针疗法更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中医药学中的一枝奇葩。芒针因其独特的操作手法,尤其是对沉疴顽疾,有气至获效之功。如治疗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消化系统之“胃脘痛”等疑难疾病,疗效显著。但是芒针技法高超,不易掌握其要领,导致传承出现断层的现象。如何传承和发展芒针针灸和中医学,一直是唐德厚思考的问题。
唐德厚表示:“中医学科是经验积累的学科,历来都讲究师承传承和师带徒。芒针讲究深度和手法,比普通针灸要求更高,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熟悉人体解剖学,并且能够忍受长时间枯燥手法训练,鲜有学员能够坚持。我作为中医人,一直也在思考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向后人传授,手把手地教他们。这是目前中医药事业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在成都市相关部门扶持他建立了成都市唐德厚唐氏芒针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第二中医医院也为他建立了“非遗”唐氏芒针传承工作室,前来拜师学习芒针疗法的人络绎不绝,就业率高达98%。其中还有不少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2001年,爱尔兰人董麟(Keith Dowling)来到成都跟随唐德厚学习中医,学成后回到爱尔兰开设了自己的中医诊所,致力于中医药文化传播。
不遗余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筑梦前行
在我国中医针灸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芒针这株奇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无论其从挖掘中医学的角度,还是研究针灸临床及芒针的发展、传播角度都极具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挖掘、保护和继承。
2013年,成都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播报道了唐氏芒针视频和事迹,引起了国内外针灸界的震憾,全国掀起了芒针学习的高潮,美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病人和学员也纷纷慕名而来,其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2019年摩洛哥中国友好交流协会主席莫哈黙德·哈利勒一行在四川省对外友协赵平会长的陪同下专程拜访唐德厚。唐德厚院长为其演示了自己独创的中医正脊复位手法,并为其讲解了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优势及临床病案、经验。在听了唐德厚院长的讲解后,哈黙德·哈利勒主席表示:这次访问非常庆幸,意义非凡,是历次来蓉访问中收获最大的一次,并真正地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现场表示要将医科大学毕业的女儿送来拜师学习,跟随唐德厚院长学习研究中医和中医文化,并盛邀唐德厚前往摩洛哥讲学,进行更深一步的文化交流。
建言献策助推中医药发展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促进全社会形成“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如何切实打造川派中医,推动四川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政协委员的唐德厚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积极献计献策,提交了《打造川派中医推动四川大健康产业发展》建议。建议提出了促进川派中医发展的六点建议:一是要打造“川派中医”,成为四川新名片;二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教育,让川派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三是要争取科技立项,鼓励中医药技术创新;四是要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与职称评定,完善“川派中医”特色评价体系;六是要推动川派中医全产业链发展。
热心公益积极奉献
唐德厚院长在各项公益事业和参政议政方面总是走在别人前面。每次义诊,他总是挤时间积极参与。在参加省政协、省九三学社组织的扶贫攻坚,送医下乡活动中,唐德厚为基层卫生机构献计献策,并开展大型的义诊活动,在广安岳池县为广大人民群众义诊时,因其医术精湛,解决了当地患者困扰多年的疾患,深得当地群众认同和拥戴,患者也特送锦旗以表谢意。
同时,唐德厚院长受成都电视台邀请,经常做客第一健康栏目给广大市民公益讲解中医内科、中医妇科及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病的预防及治疗,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伟大创造,是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博大精深,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燮理调平的“中和观”、养生防病的“未病观”,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与统一,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提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唐德厚对此深感振奋和欣喜。他表示,无论是从医还是履职,都需要深入研究、积极创新、精益求精,而自己也将毕生的心血倾注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尽一个中医人应尽之职,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唐德厚院长始终坚持围绕中医药事业建言献策,在平凡的岗位上追赶超越,无私奉献,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他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