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背景
导航菜单
欢迎光临中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全站搜索
搜索
最新文章
滚动新闻:
图片
当前位置
文章正文
国医大师李佃贵“寒因寒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作者:侯文宇 王绍坡    发布于:2020-09-12 09:39:45    文字:【】【】【
摘要:“寒因寒用”属中医反治法中治疗法则之一,是顺应疾病表面假象而施治的一种方法,也就是针对疾病“真热假寒”而设立的治疗方法。

“寒因寒用”属中医反治法中治疗法则之一,是顺应疾病表面假象而施治的一种方法,也就是针对疾病“真热假寒”而设立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习惯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导致罹患胃病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提高,使更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得以发现。CAG属中医“胃痞”“胃脘痛”等范畴。跟随国医大师李佃贵(以下称李老)学习时,通过对他五十余年的临床验证和总结,知道他首创“浊毒”理论,经过大量患者的验证,被现代医学称之为癌前病变的,CAG伴有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可以有效地逆转,大大降低了CAG的癌变率,为CAG等临床各种疑难病提供了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随李老跟诊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CAG患者,自述身体怕冷,手脚发凉,畏冷食,怕吹冷风空调,胃部稍微感受寒凉就会立感不适,甚则出现肠鸣泄泻等症状。对此类患者,按照中医的常规辨证,必然会想到运用辛热温中的药物来治疗,然而李老却处以“茵陈、黄连等寒凉之剂”。因为李老经过多年观察总结,发现半数以上的CAG患者,除去胃部症状之外,都兼有畏寒怕冷的自觉症状,有的患者诉说全身或者半身怕冷畏寒;有的手足逆冷;有的是身体某个部位发冷;有的是胃部皮肤温度偏低于正常皮肤的温度;有的呼吸进外界的凉气或是感遇阴冷天气,都可导致胃脘不适,出现疼痛、胀满、烧心、反酸、打嗝,大便溏泻等症状。这些患者大多诉说胃脘喜温喜熨,喜食温热饮食。在这一系列寒象的误导下,有些医生自然就会运用辛热温中之剂,可能暂时使患者的症状缓解,但是大多患者在短期内又迅速恢复原状。所以李老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结合患者舌脉体征分析,认为这些怕冷症状都是假象,真正的本质是湿热中阻,浊毒内蕴。因为湿热中阻,阳气被遏,阳气难以升发通达肢体四末,因而就出现了畏寒肢冷、肘膝发凉、胃脘部皮肤发凉,甚至要用暖水袋来熨敷才舒服的假寒表象;湿热中阻,脾阳被遏,则水湿难以运化,与热相搏结,下迫大肠,所以有大便溏泻,排便不爽;湿热蕴结脾胃,上扰胸膈,所以有心烦失眠、小便黄赤的表现;从患者脉象上来看,大多数CAG患者脉象弦滑,属于复合脉,弦滑脉主痰饮、食滞、湿热等。李时珍在《濒湖脉诀》中指出:“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虐缠身。”“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所以在这里弦滑脉是湿热中阻、浊毒内蕴的表现。李老经常告诫弟子,临证时必须要做到事无巨细,四诊相参,无一遗漏,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清疾病的本质。下面将李老治愈过的一例典型病案分享给大家。

  王某某,女,61岁,已婚。2019年1月9日初诊。患者十二年前因饮食不规律,出现胃脘胀满,食后加重,经常服用助消化药物乳酶生、健胃消食片、香砂养胃丸等,病情时好时坏。两年前又因饮食不慎而病情加重,于他院行胃纤维镜检查,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至重度)、胃角后壁胃黏膜中度慢性炎症伴重度肠化、局灶腺体低级别内瘤变。”于外院治疗半年有余,症状无明显缓解,慕名来我院请李佃贵教授治疗。

  现症:胃脘胀满,下午及晚饭后加重。伴见乏力短气、口苦、唇干;浑身畏风怕冷、肘膝关节发凉;纳少寐差、多梦易醒、大便稀溏,日行五六次,排不尽感,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诊断:(浊毒内蕴,气机阻滞型)胃痞病(西医称为CAG伴重度肠化、局灶腺体低级别内瘤变。

  治法:化浊解毒,和胃疏肝。

  方药:茵陈9g,黄连12g,白花蛇舌草12g,半枝莲12g,全蝎9g,蜈蚣3g,山甲珠6g,砂仁12g,大腹皮12g,广木香9g,枳实12g,厚朴12g,半夏9g,柴胡12g,当归9g,川芎9g,白芍30g,白术12g,茯苓15g,豆蔻12g,三七粉3g(冲服)。14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早晚分2次温服。

  1月23日二诊:胃脘满闷好转,下午及晚上加重,口苦减轻,无胃痛。浑身怕冷缓解,后背仍怕冷明显。眠差,多梦。大便日行1次。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前方去大腹皮。14剂。

  2月17日三诊: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偶有晚间食后胃部胀满。后背怕冷亦好转,寐欠佳,大便1日1行,舌红苔薄黄,脉弦。依前方去枳实、白豆蔻加丹参、炒枣仁。14剂。

  此患者前后加减治疗至今,于2020年7月25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胃镜检查示:诊为(胃角)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黏膜慢性炎症,腺上皮轻度增生。

  按:李老的组方里面,有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和百合乌药汤等方剂的组成,而且还加了山甲珠、全蝎、蜈蚣等虫类搜剔药。纵观全方,有四逆散透热解郁,疏肝健脾;当归芍药散缓急止痛,养血调肝,健脾祛湿;百合乌药汤缓急和中。这里特别指出的是:茵陈、黄连是李老喜欢运用的一组药对,又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藿香、佩兰等药对相须为用,这是李老辨证为浊毒内蕴、湿热中阻的CAG患者用药中,必不可少的用药组合,芳香与苦寒相结合,既能醒脾运脾,又能清热燥湿、化浊解毒。临床上李老喜运脾而不喜补脾;喜清胃通肠,行气疏肝,而不喜固涩收敛;更喜用虫类药物的搜剔走串,来攻散毒结。

  李老还指出:浊毒既为人体各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又为机体病理代谢所产生的产物。二者互为因果作用于人体,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细胞的浊化,继而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细胞的浊变,即形态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囊括了现代医学病理学中的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瘤变,以及炎症、变性、坏死、凋亡等变化。李老认为:浊毒致病黏滞缠绵,阻脾碍胃,耗气伤阴,蕴久生变。因此治疗上应该根据浊毒难治性和顽固性等特点,要使浊毒分离,孤立邪势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叶天士在《外感温热论》提出治疗湿热之邪:“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故而李老创立了芳香化浊、渗湿化浊、健脾化浊、通腑泄浊、行气降浊、攻毒泄浊等治疗大法,不拘泥于一方一药,重视辨证论治,灵活化裁,使浊毒理论广泛地运用于中医临床各科疑难病症,在中医诊疗史上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治疗途径。(侯文宇 山东省庆云县尚堂镇中心卫生院 王绍坡 河北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全屏背景
自定内容

友情链接:中国政府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 媒体合作: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39健康网 搜狐健康 新浪健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西街11号安格写字楼3层  邮编:100049 

电话:010-86221928 E-mail:zyccw2019@163.com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ved  京ICP备20026696号-1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未经可禁止转载